樅陽在線

樅陽在線網站 | 樅陽融媒體中心 主辦

設為首頁

簡體 | 手機站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科技教育 >正文

教育脫貧攻堅 筑基偉大復興

時間:2021-02-26 14:56:55

  鐘曜平

  這是一組被歷史記住的數字。

  歷經8年,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

  這是一個被世間驚嘆的奇跡。

  占世界近1/5人口的大國,徹底擺脫絕對貧困,這是人類減貧史上前所未有的偉大成就。

  貧困之地滄海桑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以愚公移山之精神、精衛填海之勇氣、砥礪實干之行動,將千百年來困擾中華民族的絕對貧困問題歷史性地畫上句號。

  站在“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們抖落一路的征塵,回望脫貧攻堅這場波瀾壯闊的命運之戰,回望我們為之自豪的成績單:

  “義務教育有保障”目標全面實現;

  貧困地區學校面貌發生了格局性變化;

  發展教育脫貧一批成效顯著;

  定點聯系滇西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中央單位定點扶貧工作教育特色鮮明;

  脫貧攻堅主戰場成為立德樹人大課堂;

  教育大扶貧格局基本形成……

  “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脫貧攻堅改變了教育,而教育又以在脫貧攻堅之戰中的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作用改變著奔騰的中國。

  人民至上:脫貧攻堅牢牢堅守的內在靈魂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作為國家主人的地位,從未像現在這樣得到充分實現。從腥風血雨中誕生,中國共產黨立志帶領人民過上好日子。打贏脫貧攻堅戰,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我們黨踐行初心使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的偉大實踐。

  但貧困問題是個世界性難題,脫貧攻堅何其難也!但這難不倒中國共產黨,難不倒中國人民。而“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成為中國共產黨在脫貧攻堅中攻堅克難的旗幟和力量源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教育系統從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自覺站在人民立場上想問題、作決策,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突出問題;盡最大努力滿足貧困地區人民群眾對教育的需求和期盼;確保“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困失學”;充分尊重貧困群眾的主體作用,堅持外部幫扶與自我內生能力結合,注重提升貧困群眾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為中國減貧道路注入了深邃內涵、增強了厚重底氣。

  “人民至上”的靈魂堅守,是將教育改革成果惠及每個人,脫教育之貧,讓人人享有發展權。

  當公平的陽光穿越重巒疊嶂,當破舊的教室變成明亮整潔的教學樓,貧困地區學校發生的格局性變化是脫貧攻堅成果最生動的寫照。這滿足的是貧困地區每一位老百姓最熱切的期盼,點燃的是每一個孩子實現發展的希望之燈。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有學上”是起點公平。全國義務教育階段輟學學生由臺賬建立之初的60多萬人降至682人,20多萬建檔立卡輟學學生動態清零,是“一人一策”精準關照每一個個體的突出成果。“上好學”指向教育提質。鄉村教師“特崗計劃”、“銀齡講學計劃”以及萬名教師援藏援疆等,一系列好政策讓一批批好校長好老師跨越山海,扎根鄉村,傾情教育。孩子的上學路越走越寬,老百姓的發展路越走越順。

  “人民至上”的靈魂堅守,是秉持人民立場為人民服務,以教育之力增進貧困地區人民福祉,實現共同富裕。

  貧有百樣,困有千種,擺脫貧困的方法也必須因地制宜、因人而異。“發展教育脫貧一批。”教育強民、技能富民、就業安民,教育在脫貧攻堅路上為貧困群眾文化素質、就業能力的提高打下了扎實基礎,也為精準扶貧貢獻出無窮的教育智慧。

  語言不通,陷于閉塞。“扶貧先扶智,扶智先通語”,推普脫貧讓貧困群眾首先有了走出家門、溝通交流的可能和意愿。高校扶貧把最先進的科技智慧注入農村發展的血脈中,形成“造血”致富的“中國方案”。“職教一個、就業一人、脫貧一家”,職業教育賦能強技,讓貧困地區的人民身懷一技之長,投身地方經濟產業發展的浪潮中。致富需要帶頭人,“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讓貧困地區奔小康有了堅實的人才基礎。生活需要醫療保障,教育實現了為每個鄉鎮衛生院培養一名本科醫學生的全覆蓋……總結脫貧攻堅的偉大經驗,增進貧困地區人民福祉的教育力量有目共睹。

  “人民至上”的靈魂堅守,是牢牢依靠人民的力量,教育感召一批又一批脫貧攻堅者前赴后繼。

  雪域高原、林海茫茫、山里江邊、大漠邊陲……8年彈指一揮間,教育系統已累計30多萬支教教師和掛職干部,近百萬特崗教師,每年200余萬名大學生,將足跡遍布中國大地。他們有的是黨員,有的是民主人士,有的是普通群眾,只是人民當中的普通一員。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倒計時滴答作響,他們分秒必爭,以親身之行動留下一個個催人淚下的扶貧故事,甚至把生命留在扶貧路上。

  奮斗實干、團結協作、愛黨愛國、擔當奉獻,在這場投身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中,教育戰線的扶貧工作者展現出的精神風貌感召一批又一批脫貧攻堅者前赴后繼,凝聚起包括公益組織、愛心企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在內的巨大力量協同助力,詮釋著黨心民心的同頻脈動。

  把每一個生命個體的所想、所需,作為教育脫貧攻堅之所急、所向。正是“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奠定了教育脫貧攻堅能夠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礎,也展現了教育戰線的新時代風貌。

  扶智扶志:脫貧攻堅彰顯教育力量

  “公路崎嶇開古道,林園宛轉創新陂。”解決貧困問題,不能再依靠先前的粗放模式,必須尋找更加有效的辦法。教育興則國興,教育強則國強。

  2014年,中國仍有592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12.8萬個貧困村、7017萬農村貧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連片特困地區,減貧邊際效應不斷下降,貧困代際傳遞趨勢明顯。6年之后,我們黨領導的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之所以能取得偉大勝利,靠的是人民至上,靠的是上下一心,靠的是教育力量。教育,在激勵人心也在精準發力;教育,在突破一個又一個難題之時,也在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

  脫貧攻堅中的教育力量,蘊藏于方向清晰。脫貧攻堅,如同開啟一次穿越貧困的偉大航程,方向正確才有望順利抵達終點。

  “扶貧必扶智”“把發展教育扶貧作為治本之計”。扶知、扶智、扶志,教育脫貧攻堅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擺脫貧困首要并不是擺脫物質的貧困,而是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輸血”重要,“造血”更重要,扶貧既要扶智又要扶志,既要送溫暖又要送信心,既要扶教育之貧又要通過教育扶貧。

  扶貧不再是簡簡單單投入資金、改造硬件、升級配套,而是從人開始,在“志”上幫助貧困戶轉變思想,從內心樹立起擺脫貧困的堅定信念;在“智”上幫助人們提高致富能力。脫貧攻堅偉大勝利,集中了全黨的智慧和人民群眾的實踐,探索了教育與鄉村治理相結合的有效路徑,為今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給予了重要保障。

  脫貧攻堅中的教育力量,體現于路徑精準。脫貧攻堅偉大勝利,背后是高瞻遠矚的頂層設計,是精準施策的科學路徑。

  牽一發而動全身,一子落而滿盤活。以教育激起奮進之心、賦予自強之力,用教育予以精準幫扶。建立貧困人口動態數據庫,向52個未摘帽貧困縣發起全面總攻,啃下了最為難啃的“硬骨頭”;向貧困地區定向培養教師、醫護人員,輸送急需的技術人才,給予及時的技術支持,教育成為強大的扭轉之力。

  “芳春閣外茂林中,池上新橋路徑通。”一縣一策、因人施策、精準施策,從提出“看真貧、扶真貧、真扶貧”到“找對‘窮根’,明確靶向”,從旅游扶貧、文化扶貧到科技扶貧、產業扶貧、教育扶貧相結合,以教育為引線的脫貧攻堅凝聚出經得起檢驗的中國經驗,人類反貧困歷史的新篇章從此寫就。

  脫貧攻堅中的教育力量,迸發于制度創新。制度創新的引領作用,為創造歷史偉業提供了強大動力。

  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脫貧攻堅戰中,包括《關于實施教育扶貧工程的意見》《深度貧困地區教育脫貧攻堅實施方案(2018—2020年)》《國家貧困地區兒童發展規劃(2014—2020年)》《教育脫貧攻堅“十三五”規劃》《職業教育東西協作行動計劃(2016—2020年)》等在內的200多個政策文件,明確了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的路線圖和時間表。

  “暮色蒼??磩潘?,亂云飛渡仍從容。”依靠制度創新,脫貧攻堅激發了貧困人口創新創業內生動力,提高其創新創業能力;通過遠程教育、職業教育、中外合作辦學等方式推進教育制度創新,化解了農村貧困地區教育資源存量不足、質量不高等問題,為貧困人口和地區提供多樣化教育選擇。

  千年夢想,百年奮斗,今朝圓夢。“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幫助這么多人脫貧,這對中國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義。”中國脫貧攻堅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脫貧攻堅戰的勝利,是人民的勝利,更是方向的勝利、路徑的勝利、制度的勝利。

  使命擔當:教育人身上閃爍著時代精神

  脫教育之貧,靠教育脫貧,這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寶貴經驗。不管是控輟保學,確保“義務教育有保障”目標順利實現,還是實施科技扶貧、產業扶貧,帶動群眾擺脫貧困、發家致富,都離不開人的努力。

  這種努力,是教育戰線以師者不怕犧牲的奉獻堅守教育為民的初心。

  感動中國2020頒獎晚會上,63歲的張桂梅伸出一雙貼滿膏藥的雙手,令人淚目。12年來,張桂梅懷著幫山區女孩改變貧困命運的辦學初心,無私奉獻,把1800多名山區女孩送出大山,送進大學校園,詮釋了師者之大愛、之大美。吉林農業大學教授李玉被稱為“蘑菇院士”,40年來他懷揣著食用菌強國夢,矢志產業興農。古稀之年李玉仍然率隊深入河北阜平、安徽金寨、貴州銅仁等深度貧困縣,帶動數萬農戶斬斷窮根,脫貧致富,書寫了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

  一些教育工作者,犧牲在教育脫貧攻堅的戰場上,雖再看不到他們的身影,卻永遠流傳著他們的感人事跡。他們作為高校駐村書記、扶貧校長……幫助村民通水通電、修路搭橋、上項目促發展的故事,被貧困地區人民所牢記,脫貧致富奔小康之路上,不會忘記他們的名字。

  正是這些閃光的個體,正是他們滿腔熱忱的赤子情懷,在控輟保學、教書育人、科技扶貧、產業扶貧上的孜孜以求、無私付出,澆灌出教育脫貧攻堅的累累碩果。

  這種努力,是教育戰線以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決心勇擔時代重任。

  教育戰線通過直屬高校定點幫扶、高校對口支援、職業教育東西協作等方式,打響了教育脫貧攻堅戰。一聲令下,教育部直屬高校盡銳出戰,強化智力扶貧,聚焦科技扶貧,用產業帶動發展,培育鄉土人才,補足發展短板,充分發揮高校的技術、人才和資源優勢,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成效顯著的扶貧路;直屬高校之外,是30多萬名支教教師和掛職干部扎根扶貧一線,在控輟保學路上奔走,帶領老鄉們戰勝貧困;在最邊遠、最貧困、最艱苦的鄉村學校,還有近百萬特崗教師同廣大鄉村教師一起,努力補齊貧困地區義務教育發展短板,讓貧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為孩子們點亮希望之光。

  這種努力,是教育戰線以團結協作、構建教育大扶貧格局的行動創新實干。

  一人難挑千斤擔,眾人能移萬座山。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時間緊、任務重,非付出艱苦努力不可,非多方合力不可。脫貧攻堅的中國經驗即在于,依托各級黨委、政府的力量,匯聚了教育內外全社會的蓬勃力量,形成了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

  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斗爭中,教育戰線廣大工作者和師生扎根貧困地區,團結協作,用他們的熱血擔當,苦干、實干,流汗、流血,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樂章,擦亮和豐富著時代精神,他們不愧為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讓我們再次重溫這幾個載入史冊的數字,8年間,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全國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中華民族的千年之夢終于成真。而教育系統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扎實推進義務教育有保障、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等教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發揮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作用,推動貧困地區教育面貌發生格局性變化,奠定了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堅實基礎,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了歷史性貢獻。這是多么偉大的事業,這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中,教育勇挑重擔書寫感人詩篇,不畏艱難做出精彩答卷;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教育仍然重任在肩。發展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教育,讓每個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以教育之力、知識之光,發揮最持久、有效的扶貧作用,教育戰線工作者以及廣大師生,必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再立新功,教育必將持續擘畫中國的壯麗未來。

  

 

稿件來源: 樅陽在線
編輯: 蔣驍飛

網站介紹 | 聯系我們 | 律師聲明 | 廣告服務 | 舉報糾錯

樅陽在線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 請勿復制或鏡像

皖ICP備0750286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4120200050 皖網宣備090007號 公安機關備案號34082302000116

国产热の有码热の无码视频_亚洲欧美综合另类_久久久青青躁a∨免费观看_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