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一場私下組織的“小升初”考試,便可獲得部分初中學校的推薦名額?近日,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一家校外培訓機構打著這樣的幌子,忽悠了63名學生及其家長。接到群眾舉報后,金牛區教育局會同市場監管、公安、街道辦等單位現場執法,當場中止了考試。涉事培訓機構被列入“黑名單”、年檢不合格,連考場所在的酒店也受到了相應的問責處理。
近年來,特別是2018年以來,教育部等有關部門出臺系列文件,加大了對校外培訓機構亂象問題的治理力度。2018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從國家層面促進校外培訓機構規范有序發展。無證辦學、超范圍招生、虛假宣傳等違規行為明顯減少。
校外培訓機構治理的一條底線,便是嚴明入學紀律,堅決斬斷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結果與中小學校招生入學的關聯。一些中小學校明里暗里與校外培訓機構聯手組織的“掐尖”考試、“占坑”考試因此退出了舞臺。與此同時,對于義務教育招生入學這個普遍關注的問題,教育部多次重申所有杯賽成績不得與中小學招生入學掛鉤,并且隨著各地正在推行“公民同招”,招生入學秩序得到有效規范。
涉事培訓機構可謂頂風作案。尤其是在2021年1月8日,成都市教育局剛剛印發“2021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其中便有禁止機構組織中小學生參加未經教育部門批準的推優考試(測評)、競賽等活動。這種罔顧政策紅線、公然擾亂招生秩序的行為應該“零容忍”,從重處罰。
在教育部門三令五申、重拳整治下,每年仍有部分培訓機構在利益的驅使下鋌而走險,妄圖越過規章制度的“紅線”。它們通過制造升學恐慌,利用家長的焦慮情緒,全程各種套路,誘導家長把孩子送到農家樂、酒店等地參加“小考”,賺取培訓費、吃概率錢。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要“回頭看”,進一步壓實政府、學校、培訓機構的責任,對違法違規行為始終保持“露頭就打”的高壓態勢,切實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即止;另一方面,要完善薄弱環節,不留問題死角,該案例暴露出了教育部門和學校對家長和學生的政策宣講存在形式主義,家長不了解政策信息,容易在焦慮情緒下“被套路”。
培訓機構治理關系著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需要在前期治理經驗的基礎上,針對新情況,瞄準深層次問題尋求解決路徑。2021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強調,要大力度治理整頓校外培訓機構,這是當前面臨的緊迫難題,這個難題破不了,教育的良好生態就難以形成。“這件事非辦不可,必須主動作為。”
在這條生態鏈上,尤其需要系統思維,需要每一個環節環環相扣、相互配合。要注重統籌,進一步明確市場監管、民政、發展改革、財政、公安等部門的責任,共同發力;教育部門要樹立科學的政績觀,不下達升學指標,不搞排名,推動學?;貧w教育本質;進一步引導培訓機構規范發展與運營,加大對唯利是圖、師德失范等行為的整治;學校的教育教學安排、管理服務要跟上,切實解決好學校內、課堂內教不到位的問題;進一步引導家長轉變教育觀念,理性幫助孩子確定成長目標,防止走入盲目攀比的怪圈。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事件中,除了違規的培訓機構受到處罰外,提供考試場所的酒店也被問責,起到了以儆效尤的效果,是全鏈條治理的一次生動體現。只有各方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能切實把學生從校外學科類補習中解放出來,把家長從送學陪學中解放出來。
稿件來源: 樅陽在線
|
編輯: 蔣驍飛
|